第七十九章 反贼(1)(2 / 2)
听了李鸿基说的这些,董宣武脸色有些阴郁,神情有些恍惚。
这世上最不该的,也许就是饿死人了。董宣武还记得后世非洲饥荒的一张照片: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一个枯干到只剩下骨头的非洲女孩,无力地蹲在地上,脸上几乎看不到多少生机。不远处一只秃鹫紧盯着她,只等待她倒下,咽下最后一口气,然后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
他来大明的这一年多时间,虽然击败了野猪皮,建立起一些基础工业,甚至将后事的国债也引进到了大明,稍微缓解了一下大明百姓沉重的辽饷赋税,但真正受到影响,得到好处的,也仅仅局限与顺天府极其周边地区。对于整个的华夏,受其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就像陕西,灾害依然非常严重,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当百姓实在过不下去时,波涛汹涌的农民起义迟早都会发生,到时候他将何去何从?真的率领五行卫去镇压那些仅仅为活下而反抗的农民么?
“官府没有进行赈济么?”董宣武心不在焉地问道,“从陕西到京师,这路程可不近!”
“赈济?”李鸿基眼中流露出一股恨意,“官府有没有进行赈济,我不知道,反正官府的粮食,我们一粒也没有见到过,每年的赋税,还有辽饷却一文也不能少,而且永远也收不完。
我爹我娘,还有我几个弟弟妹妹就是这么饿死的。实在没有办法,我和我弟弟才会出来逃荒。也只加入五行卫的这几年,我才知道吃饱饭究竟是个什么滋味。”
董宣武愕然,陕西的情况严重到了这般地步么?朝廷发下来的塘报中似乎一直都没有提过,而且因为陕西灾情严重,朝廷不是也多次减免过陕西的赋税么,怎么可能有每年的赋税一文都能少这种事?
唯一的可能是有人欺上瞒下,朝廷的救济和减免政策,全让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吏给贪污掉了。
董宣武心中一沉,一种无力感忽然从心头升起,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拯救这个大明,可是仍旧比不上那些挖空心思贪得无厌、损公肥私的大小贪官污吏。难道非要等到星火燎原、局势不可收拾时,这些人才会悔改,才知道这是在为自己挖坟墓?
给自己挖坟墓?恐怕也不是,这些贪官污吏都是聪明人,他们这般肆无忌惮贪赃枉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饱读诗书了解历史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只是心怀侥幸,认为自己可以在大火燃起之时,带着他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逃到一个不受战火波及的地方,置身事外,快乐地享受着那些带着血迹的财富,就像后世那些移民海外的贪官污吏和不法之徒。
他们不是愚蠢,他们是太过聪明!
可惜可叹的是,堂堂华夏,这样的聪明人实在是太多。他们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华夏的根基,一代又一代。他们让整个华夏的百姓价值观发生了错乱,丧失了对正义与邪恶的判断标准,变得麻木不仁,变得唯利是图。他们让金钱与财富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手段与过程不再重要,哪怕是散发着浓重的血腥气息,反正那一切都是可以洗白的。
可是,面对这些,董宣武又能有什么办法?连后世都没法解决的问题,凭他一个小小的人民警察,又能想出怎样的对策?
董宣武闭上了眼睛,那一刹那,他想了很多很多,但想得越多,反而越使他感到绝望与无助。不错,他也许能打败看得见的敌人,却永远不可能打败那欲壑难平的人心。即便借助宗教信仰这把有利的武器,也不可能做得到。那些聪明人,永远都不会被那些虚无的东西所迷惑。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战士们一阵愉快的拉歌声,把董宣武从这种沮丧的情绪中拉了出来。
未来并未确定,没有到最后又怎知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