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读得起书(1 / 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等到热茶上过,沈少奕也不等蔡从汝等人开口,自己就说了起来,“诸位,你们有算过自隋唐以来,泉州一共出了多少个进士吗?不过是二十九个而已,其中还有六个是本朝新晋的进士。”

“皇子和本候的意思是,你们照样可以进京赴考,并不是一定要在泉州参加科举。当然了,你们也可以选择在泉州参加科考,因为自此后,泉州的大小官职,将只在本地取士,对诸位来说,其实是多了诸多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正低着头喝茶的,有几人眼睛都是一亮,他们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毕竟光是泉州一地,大大小小的官职就有不少,那岂不是等于多了一条路吗?只是,他们又马上想到更为可怕的,那就是往后泉州的开科取士,并不是只有这些士大夫们有这个资格,而是整个泉州近百万人都涵盖其中,那机会也就变得渺小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习惯了高高在上,如何会忍受那些蓬头垢面,为他们种地,在他们的工场里做工,帮他们出海赚取无数银子的人,有一天会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有可能会爬到他们的头上去,这才是让他们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侯爷,吴某能否说几句话?”

“哦!当然可以!敢问您是?”沈少奕转头看去,那是一个他并不认识,约莫四十余岁的中年人。

“在下江南吴家吴迪!”

“哦!吴先生有什么话请说!”这一说沈少奕顿时就知道他是谁了,吴家祖上可是泉州少数高中进士中的一个,在泉州的士大夫中,也算是大家了。

“吴某想说,皇子殿下准备开科取士,吴某和泉州的士子们自然是欢迎之至了。只是侯爷,您为何不与殿下说一说,只让泉州的读书人参加科考呢?像告示上所说,只要是泉州籍贯之人,不论出身,都可参加科考,那岂不是说,那倒夜香的,扫大街的都能够进入考场吗?这等有辱斯文之事,恕吴某不敢苟同!”

“敢问吴先生,您祖上来泉州之前,是何籍贯?又从事何业呢?”

“吴某祖上乃是唐州,却也离京城不远!至于祖上···祖上······”

沈少奕一句话就将吴迪给堵住了,因为他知道,这些在泉州年代久远的大家族,其中十之八九都是来了泉州之后才发家的,大部分都是因战乱南下的中原百姓。他虽然不知道吴家祖上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但也想着听一听,便问了出来,如今见吴迪这个样子,显然吴家的祖上当初最多也就是一个种田的百姓而已,否则他也不会有口难言,一副说不出来的样子了。

“吴先生,还有诸位,本候虽然不知道诸位都是从何而来,祖上又曾做过些什么,是为官,为农,还是走夫贩卒。但是本候知道,在做之人,包括本候,祖上大多也就是一介布衣罢了。”

“本候从不隐瞒出身,因为本候不会忘本。而诸位难道想要做那忘本之人?”沈少奕目光如箭般扫向众人,但见一个个都是低头不语,根本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因为谁都不能出口反驳沈少奕的话,否则就真的成为沈少奕口中的那个忘本之人了。而其中纵使有祖上是官宦人家,或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却也知道不能开口反驳,一反驳的话,得罪的就不仅仅是沈少奕了,而是在场诸多的士大夫们了。

“本候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让自己曾经看不起的人,坐在自己的头顶上作威作福吗?”沈少奕叹了口气,“花无百日红,纵使是本候也不敢保证我沈家会自此子孙万代,世世得享荣华富贵,也许自此北上,便会落一个尸骨无存了!”

众人都是默然,连抬头都是不敢,沈少奕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他们又岂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既然如此,诸位为何要一直霸着手上的权势不放呢?为何就不能替布衣百姓们想一想呢?为何就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同时也给你们的子孙后代积点德呢?”

“诸位应该知道,此次损及利益最大的其实是我沈家,还有林仁肇老先生的林家,接着便是陈文显大人的陈家。单单是我沈家,就有人丁兴旺的周家和韩家牵涉其中,这几家的子弟,照样也要和诸位家中的子弟一样,参加科考。”

“当然了,诸位也不用担心本候会假公济私,因为本候早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来保证科举的公平,那就是所有考生的卷子,都要糊住卷头之后,由考官评定,谁也不要想因为关系得到不该他得到的东西!”

沈少奕这样说,可谓是让人震惊无比了,众人无不惊讶的抬起头来看着沈少奕,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大宋如今的科举,延续着前朝的方式,考官在评定的时候,是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籍贯的。而像这样把卷头糊住,就表示着考官再也不知道手中的卷子到底是哪位考生的,想要带有私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而沈少奕说的利益受损最大的,自然也如他所言,是从金陵前来的周家和韩家两个世家大族了。而林家自不必说,如今的林家财大势大,族人更是有三四百人之多,说是泉州的第一世家也不足为过了。

“本候不妨告诉诸位,如今泉州大学和泉州工程学院马上就要合二为一了,往后泉州大学会面向泉州所有人招收学生,不管家里是什么出身的,都照样可以进入泉州大学读书。说一句大话,本候要让泉州所有人都能读得起书。不用多久,泉州就将会多出无数的读书人来,和诸位一样。”

“所以,本候早就向皇子殿下请示过了,不仅仅泉州大学要扩建,本候还要出钱,在泉州各地办起县学、乡学,让泉州的孩子们都能够读得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