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忠烈(1 / 2)
辽东的事情基本托付给袁枢和阎应元来处理,已经被怼出脑溢血的建奴短时间内是无法积蓄力量继续为祸。
京畿附近,战乱频发,百姓苦不堪言,并且由于连续用兵,京城的亲军也疲惫不堪。
远征辽东,彻底荡平建奴之乱的事情,在目前看来还是为时过早。
大军远征,对于后勤,对于民力需求可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建奴二十万入关,实际调用的民夫后勤数量,是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数量。
所以说,目前朱慈所要所的是进行一定的休养生息,最近的目标是让汉地十八省彻底臣服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不过……这看起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鞑清退却之后。
自然而然的是对于各部将领,和那些为了大明浴血奋战的士兵的论功行赏。
在军会之上,朱慈和众将讨论过后,拟定了每个主要参战将领的功劳大小,以及可以获得的相应封赏。
战功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的是高杰无疑,当初允诺拿下李自成可封国公,高杰因此得封兴国公。
虽说是国公,不过当时他的兴国公之位是流爵,也就是他儿子是无法继承的。
但是因为这一次战功累积下,流爵自然而然的提升为世袭罔替的级别。
同时邢夫人凭夫而贵,加上这一次守城战的出力,亦得封兴义伯。
夫妇二人同时得爵,这在大明的历史似乎还真没有,当这样的封赏下达后,高杰的忠诚度基本刷到了百分百。
高杰在家里养伤的时候,接到封赏的圣旨,激动的连滚带爬的朝着皇宫的方向跪拜,哭泣。
战功第一是高杰毫无疑问。
但战功第二就发生了一些争论,王先通作为京城主将在这一次的京城守卫战中表现的中规中矩,但是毕竟守到了最后,功劳也是不能怀疑的。
论其为第二有理有据。
但是……阎应元在通州守卫战的表现,似乎更加亮眼一些,以通州小城之力硬是抗住了多尔衮大军的疯狂喷射,长达一个多月之久。
如果没有通州的超长发挥,京城恐怕很难在朱慈返回之后,能够完璧归朱。
所以关于谁是第二的问题,军会之上,开始争执起来,不过说起来,王先通这人性子比较平静,待人还是很和气的,在军阁之中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
支持王先通受为战功第二的人,似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况且阎应元已经被打发去了辽东,怎么讨论他的功劳,他也不可能来争取的。
不过无论军阁内的将领怎么样的表达态度,最终的拍板定论仍然是朱慈。
这还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京城虽得以保全,但实非臣之功劳,乃是众将士戮力合心也,阎总兵以弱兵拒收通州,其才昭昭,功不可没,臣不如甚多。”
王先通还是很识趣的,不论真心假意,这份谦逊就足以赞赏。
所谓的封赏,就必须让众人心服口服,朱慈大手一挥,那么并为第二好了。
王先通得封新国公,阎应元则封为江阴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