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芽儿(2 / 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她并没有直接返回秦府,也没有去她的养鸡产业园去看一眼,而是走访了忠州的一些钱庄。

从这趟石柱之行前,秦良玉就在琢磨着开个钱庄的事情了,到了现在,她估摸着初始的本金应该是足够了,可以考虑搞金融业了。

大明朝的经济很发达,尤其是到了明末,更是如此,历史课本上给这个时期的定义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这个评价。

得到过这个评价的只有南宋和明朝末期这两个时代,它们的结局也一样,被外族入侵阻断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基本所有的皇帝都认同着同一件事,那便是“农本商末”。

这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基调,由此形成的“重农抑商”政治方针则是历代统治者的基本治国之策。

自战国时期,便形成了“奖耕战”、“抑商贾”政策,秦汉之后更是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朝的“专卖”制度,乃至明清时期的“海禁”,其实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不过呢,明朝末年,海禁早已解除了。

到了秦良玉这会儿,海禁都已经废除了30多年了,之后也没有再执行,一直到满清入关,才又重新拾起来。

尤其是清朝初年,满人对东南沿海萌芽的资本主义和一度兴起的“工商皆本”、“农商皆本”启蒙思想,用极度高压的手段进行了禁锢,同时继续推行抑商政策,以严刑峻罚来保证贯彻实施。

这样便彻底断绝了中国自己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秦良玉现在在忠州已经大小是个名人了,她身材高瘦,模样又俊俏,还是个女娃,走在大街上很好认,基本上到哪儿都会有人认出她来。

这会儿,她正在跟忠州本地较大的一家钱庄里,这里的老板姓周,也是她的养鸡场客户之一,定期买鸡蛋的。

“秦掌柜,听说去了趟石柱?”周老板笑眯眯的问道,顺便端上了一碗凉茶。

“是的。那边的马相公希望我给帮点忙。”秦良玉跟这位周老板也算熟识了,因此也不客气,直接端起来喝了一口。

“说起来,我还得感谢秦掌柜家的鸡蛋,我那个三姨太前几天生产,冬天没什么可吃的,就是靠你们那儿的鸡蛋和老母鸡,这才缓过来……”

这个周掌柜正要絮絮叨叨的拉家常,却被秦良玉摆了摆手打断了,“不知道周掌柜你这钱庄生意如何啊?”

买卖人都精明着呢,周掌柜一听这话,还以为秦良玉是要来这儿存钱来了,脸上堆满了笑,见牙不见眼:“生意不错,在咱们忠州钱庄这一行当,说能当状元那是有点吹了,但是我这儿拿个榜眼还是不含糊的。”

秦良玉点了点头。

跟她调查的情况差不多,这里是忠州前三名的钱庄。

“咱们这儿放贷的生意好做么?”秦良玉又问道。

“不好做啊。”周掌柜倒也不弄虚作假,毕竟都是生意人,一些事儿是共识,都知道的,他在这儿说假话也没用。

“哦?”秦良玉微微一笑,“是不是你收的利息太高了?”

“其实不高。”周掌柜叹了口气,“主要是本钱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