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娜亚救父(1 / 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尽管还有许多谜团,子涵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为娜亚父亲的治疗提供帮助。而此时娜亚所在的实验室也取得了相当的技术突破。

唯一的困扰仍然是伦理上的,无论子涵还是娜亚,他们的研究成果都还没有取得临床实验的许可,而且看起来获得许可遥遥无期。

无论如何娜亚不想再等下去了,爸爸在病床上依赖机器生存已经十年了,他肌肉、关节完全依赖被动按摩维持,十年间肌肉已经不可避免的逐渐萎缩,如果再不治疗,未来即便治好脑部损伤,恢复行动能力也将是一个大工程。

娜亚知道这样的事情只有梅耶有决定权,好在梅耶直接领导了由未来之星人才计划精心筛选的天才们组织起来的几个研究团队,作为的未来之星人才计划的重要成员,娜亚经常有机会见到梅耶。在一次梅耶与娜亚团队的例行沟通会上,娜亚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要在自己父亲身上尝试新技术的应用,梅耶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此前,梅耶的技术团队已经对娜亚父亲的情况做了非常仔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娜亚父亲的大脑、小脑、脑干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也是他离不开维持生命设备的原因。

获得梅耶支持后,娜亚成为为自己父亲治疗这个项目上的负责人,在这个项目上拥有调动各个科研团队的权限。娜亚首先想到的是采用子涵团队的技术将父亲大脑中的信息全部拷贝出来之后再分区比对,根据与正常人的比对来确定损伤的精确情形。

顾不得什么伦理还是审批,子涵团队为娜亚准备了两轮信息提取方案,都是采用微量电刺激的办法,一轮是全脑拷贝,一轮是更有针对性的分区拷贝,分区拷贝的办法在数据整理上会更快速一些。

不同的人大脑存储的信息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小脑的差异就小很多,脑干的区别就微乎其微。跟之前实验的志愿者比较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娜亚父亲脑干、小脑的损伤情况。知道跟正常人比较缺少哪些功能。大脑就复杂很多,此前的检查仅能知道哪个功能区受到损害,损害程度却难以确定。实际上有了子涵团队的拷贝、解码技术,因为无法跟未受伤时的大脑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出精确的大脑损伤情况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团队可以做的仅仅是与健康人比较是否存在大的功能缺失,比如语言功能,图像处理功能等。

在子涵团队还在忙于分析娜亚父亲大脑的信息时。娜亚已经带领团队开始设计替代脑干和小脑的芯片,这实际上仍然需要一系列的人体实验精确的了解脑干和小脑的工作机制以及芯片与人体神经网络的连接。好在一方面娜亚团队这些年一直致力于计算机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研究,对人脑各部位发出的电信号有着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近些年不同的科研团队在脑机接口用于疾病治疗方面已经有过相当多的成功案例,用电脑芯片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虽然不能说是成熟技术,但已经有明确可行的实施路径。

脑干的功能相当简单,加上有子涵团队提供的健康脑干的数据信息,娜亚很快就拿出成品。小脑稍复杂些,娜亚父亲的小脑损伤的比例并不大,娜亚不打算彻底另起炉灶用芯片完全代替小脑的功能,这难度也太大,她希望以芯片替代父亲受到损伤失去的那部分功能。这只能通过与其他人的数据进行对比,推测失去的部分到底是什么。还好损伤的部分并不大,娜亚团队现有的技术也能够实现对损失部分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