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番外——帝答世家余孽问(1 / 2)
大泰帝国一百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国大帝,也是本朝唯一一位女帝,更是唯一一位帝王,天圣女帝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国家电视台,特地为此纪念日专门制作并播放了一部纪录片。
根据当年帝王起居录中一段对话。
通过演员模仿拍摄的纪录片——
《帝答世家余孽问》
背景是天圣女帝登基后第三天,被太羽帝关在昭狱里,准备等胜利后再千刀万剐,处以极刑的几个顶级世家嫡系官员,在女帝下令重审昭狱犯人之时大声招摇,并表示有与传国玉玺相关的大秘密告知,希望能与女帝面对面交流。
之后女帝便召见了那三个世家子。
可能是因为他们本就已经抱着必死的信念,所以见面之时,并未行大礼。
然女帝早已废除跪拜大礼。
故而只能算有些失礼,并无大罪。
“陛下何故要置我等世家于死地?
难不成我等世家对这天下就毫无贡献,毫无作用吗,若非我等帮助朝廷管理天下万民,又何来的这太平盛世?”
孔越一开口,便自吹自擂道。
“太平盛世?莫不是笑话?
是富者阡陌相连,穷者无立锥之地的盛世,还是帝王旨意,难出京城的盛世,又或者是所有一切有利百姓的政策最终都会扭曲成有利于你们的盛世?”
“如果朕没记错,过去千余年来持续时间最长,也最大的一个盛世,文景盛世,恰好也是你们世家豪族最为弱小的时候吧,文景盛世之后又一个盛世应该算昭宣盛世,昭宣盛世是怎么来的我想你们三个也很清楚,是武帝他大肆打压,甚至于覆灭各大世家豪族,这才为之后的昭宣盛世,打下了个坚定基础。
而刘秀开创的大汉第二帝国,仅仅在他和他儿子的统治期间,勉强不错。
而那也是因为先前战乱过程中。
覆灭了一大批世家豪族。
接下来还用得着朕说吗?
哪一个太平盛世不是建立在大量世家豪族覆灭的基础上,就这,你竟然也好意思跟朕说,是你们世家豪族帮助朝廷开创了太平盛世,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你们用尸骨帮朝廷孕育了太平盛世?”
天圣女帝当即嗤笑回道。
“陛下可曾想过,彻底消灭我们这些世家豪族之后,靠谁帮助您治理天下呢?难不成靠那些无知的寒门子弟,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农民商人们?”
在孔越脸憋得通红之际。
张桦赶忙站出来问道。
“靠如同流水般,不断迭代更新的制度,靠必须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七年财政廉价补贴教育。
人才完全可以自己去培育。
没有必要靠你们来施舍。”
经历了那么多世界,那么多不同的文明体系和历史教训,白胜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目的,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当时说的,也是相当掷地有声。
而张桦,则是立刻嗤笑道:
“陛下以为自己此举甚为高明吗?
我等世家虽自诩尊贵,但我们自己其实很清楚,没有谁一开始就高贵,地位高如春秋楚王,往前数几百年,在其他诸侯王聚会之时,只配在外面看守篝火,尊贵如始皇帝嬴氏一脉,往前追溯个几百年,不过只是给周王室养马的。
甚至于就连周王室本身,往前数个几百年,那也不过是给殷商帝室抓捕羌人奴隶,并提供祭祀奴隶的属下罢了。
我等祖辈也是从微毫起家。
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即便你今日灭了我等,你如今的那些亲信,以及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还会有如同我们先祖那般,通过三五带的累积,最终成为新的豪族世家。”
“已经拥有一定底蕴权力的人,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后人,从无到有的再走一遍白手起家的路子呢,若后人还要白手起家,那他们多年努力岂不白费了?
人性如此,秉性如此。
你改不了,也变不了。
自以为的创举,最终必然还是重走老路,不过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罢了。”
反正他就没想过能活着离开。
自然不怕实话实说。
“即便一代新人换旧人,那至少也能有个百年的缓冲期,怎么都比与你们这些豪族世家妥协,最终的结果强些。
而且只要制度制定的足够出色。
并且能够完美执行到位。
相关情况应该会好上许多倍。”
白圣从来就不敢对所谓的人治有什么奢望,人治这东西,靠谱的时候太少了,即便是商鞅,也没敢在王子犯法的时候,让王子与庶民同罪,最终罚的是王子的师傅,这还是法家鼻祖之一呢!
太过久远的未来不好说。
但三五百年的太平盛世以及政治清明,包括阶级流通,她还是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一些措施和留下的东西实现的。
“呵呵,你想的也太美太天真了。
殊不知什么叫做人死政息,对于帝王而言,最困难的就是找到一个完美认同自己,也能够完美继续自己想法和政策的继承人,大汉初期得以鼎盛的奥秘就在于此,在于他们有满意的继承人。
文帝对景帝不算太满意,但也没有更好的了,最后景帝所为虽然有些差强人意,可至少靠自己和文帝留下来的一些手段,没闹出什么大的差错和问题。
而景帝对武帝是十分满意的,满意到宁愿废了太子,也要立武帝为太子。
武帝对太子则刘据十分不满,认为刘据并不能继承他的意志,这才是后来出现巫蛊之祸的根源,但凡有野心和理想的帝王,都不会喜欢与自己不像,也难以继承自己政策、和思想的继承人。
但好在还有个霍光勉强凑合。
靠着霍光延续武帝晚年有所转变的政策,大汉帝国这才再次兴盛了起来。
到宣帝时,宣帝其实也十分不满意太子,甚至说过,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但他就是不废太子,兴许也是找不到替代的,结果他一语成谶,大汉在他儿子手里急转直下,直至王莽篡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