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险的李适 【上架第一更】(1 / 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安史之乱后,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唐德宗李适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刚开始的时候,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地税征收起来不难,就是把两税法实施前,靠租庸调、地税等收的税,按照全国的田地面积分摊,计算出每亩田地应缴的税额,再按亩收税就行了。国家只需丈量出百姓的土地面积,就能确定应征的地税。

户税虽然有些麻烦,但杨炎在推行两税法的同时,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税源普查,评定官员百姓的缴税等级,又要求各县,把缴税等级的评定结果,向百姓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评议。这样,杜绝了百姓隐匿财产,税官徇私舞弊的现象。

同时,为了彻底收回藩镇的征税权,杨炎还派出十余名特使——“黜陟使”分赴各州,督促地方藩镇,把财税权全部上交给中央。

李适看到两税法如此给力,心里还挺得意。

在他看来,两税法是一箭双雕——不仅釜底抽薪地将藩镇的财税权都收归中央,还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让削藩也有了底气。

于是,他开始在宋州、洛阳等地部署重兵,准备武力削藩。

正在此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他的儿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位。

李适断然拒绝了李惟岳的请求,与藩镇撕破了脸皮。

藩镇的征税权被收归朝廷本来心里早就不痛快,此刻又不准继承,于是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奇兵叛乱。

这边,李适和造反的叛军打得不可开交,而那边没造反的节度使虽没有叛乱,可也趁火打劫,上书请求朝廷准许各藩镇在朝廷征收的两税之外,“每一千增二百”,意思就是多征两成,归节度使自己所有。

李适本想拒绝,可又怕这些节度使以此为由,兴兵造反,让官军腹背受敌。于是心里一虚,点头准奏。

本来,两税法规定,征税权归中央,两税之外不再加征一钱。“每一千增二百”意味着节度使不仅重新掌握了征税权,而且百姓还不得不多缴两成的税,税收负担大幅增加。

随着战事的进行,官军“聚兵日重,供费日多”,两税法征上来的钱粮,很快就花光了。而后由于军饷不足,官军哗变,李适再次重温了年少时的惨痛经历,从长安仓皇逃至奉天。便是奉天之难。

为平息奉天之难,李适不得不下了罪己诏。放弃了削藩,放弃了征税权。

地方藩镇夺回了征税权后,国家收不上这些地方的税,国库很快又见底了。

李适不得已,又在两税之外加征了新税。

两税法曾让大唐王朝无限接近复兴的轨道,如果李适能逐步削藩,长期坚持两税法,也许能够再现大唐盛世。

然而,李适却在两税法初见成效,中央没有积累起雄厚实力的时候,就急于削藩。

削藩失败后,税收权再次落入地方藩镇手中。最终,让两税法推行不过短短四年,就落得个名存实亡的下场,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依旧,大唐帝国再现盛世的希望,成了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

韦仁实之所以没敢说出来,就是因为这是李适所犯下的决策失误之过。

看到李适老半天都没有再开口,韦仁实以为他不会再问了。

可李适不开口,他也不能离开。

夜愈渐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