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零章 长城上的旗帜(2 / 2)
后世斐潜也曾经一度可怜孟姜女,甚至觉得能哭倒长城的必然也是一项相当不错的音波类的特殊攻击手段,但是在汉代,斐潜却慢慢的觉得,长城,并不像后世他所认为的那样,只是用来防御的一个手段……
后世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斐潜,原先都以为秦朝修建长城是一个暴政,是压迫残骸百姓,强征劳役的重要标志体现,但是实际上,斐潜在汉代查看到一些资料,甚至包括汉代人自己编撰的《史记》、《汉书》当中都均称,自云中至辽东,乃各郡郡守之事……
也就是说,秦始皇并没有像后世斐潜所认知的那样发动全国的劳役修建长城,而是仅仅依靠当地郡守来负责,而且该区原有赵筑与燕筑的长城,各郡郡守不过使用当地驻军加以修葺而已。
至于记载当中,蒙恬带领所修建的为由榆中经高阙至云中的一段,而这一段也有赵筑长城,蒙恬只是加以修葺,工程量并不是十分巨大。
况且从记载上看,蒙恬新建长城,也是以据点式的城亭工事为主,并非延袤一线式的长城。更何况当时蒙恬统帅有30万大军,乃是蓄势北伐匈奴攻击势态,因始皇驾崩而付之东流……
中国自古的边患,常从北方而来。所以历代长城的作用,不仅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而且维护了中国的文化。因为北方地势平坦,大漠一望无边,敌军骑兵,随地可以出没。所以只有靠此项连续不断的伟大工事,才能“限胡马之足”。但是长城并不专是为防守的,同时它也是准备进攻的基地。在长城以内可以练兵屯粮和聚积一切军事物资。若是没有长城在后方掩护,那秦汉以来若干次大出塞的军事行动,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诸名将的出塞,便不可能。
因此,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并非单独只是为了龟缩防御而已。
更重要的是,正是有了长城,才有了华夏之人才有了国境线这个概念,也才有了领土的意识……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胡人来,就要揍,就算是纷争不断的战国时期,也是秦赵燕三国都奉行的理念……
斐潜看向了於夫罗,看着他明显憔悴了不少的面容,笑了笑说道:“单于,别来无恙乎?”
於夫罗张了张嘴,却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沉默了。
片刻之后,於夫罗站起生,先是向着斐潜微微一点头,然后转身对自己手下的一个护卫示意……
那名护卫从背上解下一柄战刀,将刀高高的捧过头顶,走到了城墙上,面对着斐潜和於夫罗,跪拜在地。
於夫罗对着斐潜说道:“中郎……本王……我……一时贪念……还望中郎海涵……”
言毕,於夫罗弯下了腰,低下了头,向着斐潜行了一个深深的的抚胸礼。
一时间,山间的风呼啸而过,吹过了旧长城,吹拂着斐潜的战袍飘扬,也吹得斐潜身侧树立的那杆三色旗帜,在旧长城顶端呼啦啦的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