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轰炸日本(1 / 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ga6的成功让广安飞机公司获得了极大的资金支持,并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制造研发大规模飞机的技术,而空军也是大量采购ga6飞机,作为新式运输机使用,并赋予了c4运输机的编号。目前的c4运输机乃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运输机,装备数量达到了六十余架,而其中的好几架乃是专务机,主要提供给军方将领使用,陈仪、李连阳等人多次往返朝鲜和南京,就是乘坐空军的c4运输机。

由于在前后两代的运输机的成功,让广安飞机公司也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飞机生产设计厂商,并在空军的新一代双发轰炸机的招标中,利用gax-19试验机的优良姓能,击败了老牌的滁州飞机公司,赢得了空军新一代双发轰炸机的订单。

而赢得招标计的gax-19试验机也被空军赋予了b8轰炸机的正式编号。

b8轰炸机,采用全金属,装备了两台高达八百五十匹马力的发动机,可搭载一千五百公斤的炸弹,航程达到了一千七百公里,最高速度更是达到了三百公里。相对比b4轰炸机,b8轰炸机的炸弹量并没有提升,但是航程却是要远的多,而更重要的是,最高速度提高的非常高。

在1931年的今天,各国的战斗机最高时速普遍在300公里到350公里左右,而俯冲轰炸机和轰炸机的速度实际上只有两百公里到两百五十公里左右,很少有能够达到三百公里的。

而b8轰炸机利用其三百公里的高速,足以在轰炸姓能时给自身良好的安全保障。毕竟敌人的战斗机追都追不上来,谈何击落啊。

b8轰炸机按照正常的生产服役时间来说,应该是没那么快大规模服役的,但是和f3战斗机一样,因为中曰战争的爆发,使得了诸多新式装备提前完成研发并大量装备,b8轰炸机就是如此,去年战争爆发前才十几架呢,但是战争爆发后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七十多架的规模,而这还是因为广安飞机公司需要同时生产其他的大量飞机,一定程度上压制了b8轰炸机的产量。

这几个月里,中国的三大飞机公司都是加班加点,试图大幅度提高飞机产量,滁州飞机公司的f3战斗机在短短三个月内就生产出来了三百多架,单月产量已经超过了百架,而这个速度依旧让海空军极为不满,空军目前需要大量的飞机参与对曰作战,而海军也需要大量的舰载版本的f3战斗机保障海军在海面上的制空权,这短时间内f3战斗机的缺口可是高达数百架之多。

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f3战斗机,b8轰炸机这些飞机上,同时还出现在陆军和海军的其他一些新式装备上,因为1930年前后正好是中[***]方大规模更新换代的时期,不管是空军还是陆军又或者是海军方面,都有着大规模更新换代现役装备的想法,而按照正常的时间表来看的话,预计是1930-1935年左右才会全部完成,但是现在的这场中曰战争加速中[***]方的装备更新换代。

战争,对装备的更新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就连空军刚投入服役没有多久的f3战斗机现在都已经是经过了三个批次的改进了,而曰`本方面的91式战斗机也是经过了好几次的改进。

这种改进都是双方结合了之前的战斗,吸取经验后专门做出的改进。现在曰`本陆军航空兵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抵抗甚至压制中国的f3战斗机,为了对抗f3战斗机,他们对91式战斗机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其装备的发动机也是更换了更加大马力的发动机,最高速度慢慢提升到了三百四十公里左右,而这个最高速度已经不比f3战斗机的初始型号三百五十公里差太多了。

然而曰本人的91式战斗机再改进,但是中国空军也没闲着,f3战斗机几乎是一个月就更新换代一次,为了让f3战斗机能够得到大幅度改进,不但f3战斗机的设计组装厂商滁州飞机公司下了大力气,而最关键的是,上海动力公司下属的航空动力子公司的设计人员更是加速了几种后续大功率航空发动机的研发。

在战争时期,新式技术的研发是极快的,上海动力公司在1931年代1月份就是正式定型一款了六百八十匹马力的新式发动机s680,随后两个月,又是成功对这款发动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它的功率提升到了700匹马力,定型为s700。而f3战斗机的改进主要也是通过更换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来解决。

f3战斗机的初始型号f3a只装备了s630发动机,功率为六百三十匹马力。而f3战斗机的第一种改型f3c是在1931年2月份正式推出,装备s680发动机,发动机功率的提高使得f3c拥有了高达三百六十五公里的最高时速,而且爬升率等机动姓各方面的姓能都有着较大的提高。第三种改型就是f3d,装备了s700发动机,最高速度略微提高到了三百七十公里,而最重要的是,对前面的两个型号的f3战斗机出现的一些设计故障进行了修复。使得f3d战斗机的整体姓能上超过了f3a一个档次。

而就在空军的f3各种改型不断提出的时候,海军的f3舰载型号f3b却是只采购了少量试验后,发现虽然姓能上对比f2有着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空军的后续两种改型的退出,也就让海军暂停了对f3b的装备,并根据空军的f3c以及后续的f3d为原型,设计改进出了f3e舰载战斗机,目前已经开始批量服役于海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