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闲扯一二(1 / 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已经越来越想演说政治家的陈敬云不失时机的在码头临时发表了一段演讲,所用的话语和口号比以往的更激进,更能鼓动人心,着重宣扬了民族主义优越论和优秀民族的生存权,换句话说就是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而一个最优秀的民族自然应该拥有相匹配的生存权,而不是现在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而要取得生存权的首先条件那就是华夏复兴,而华夏复兴的前提那就是国社党统一中国,而国社党统一中国的前提那就是由陈敬云所带领。

除开那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外,再刨除掉所谓的民族主义和华夏复兴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陈敬云乃是整个国社党宣扬的诸多言论中核心或者根本目标那就一个:那就是你们是应该被我陈敬云所领导的,并且为此你们还得感恩戴德。

至于那些什么平均地权,列强压迫,救民救国,华夏复兴,乃至国社党的大杀器民族主义优越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为这个核心目标服务。任何党派、教派等乱七八糟的政治或宗教组织其实都差不多一个模式:服务于一个或数个人,拉拢少数人,欺压多数人。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组织几乎没有一个是可以跳出这个框架的。

只要人类还存在社会体系,不管是古代的奴隶制度还是封建君主制又或者现代的数党轮换制或者是一党[***],基本那么就脱离不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这两个基本构架,至于那个传说中的[***],除非人类的人姓全部被泯灭成为机器人一样的无思想纯碳水化合物生物,但是只要人姓还在,人类还是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有着私心,有着**,那么直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都实现不了[***]这个伟大而虚幻的目标。

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战争史啊!而现在的国民军在闽浙两省中扮演的就是统治阶层。

面对着场下充满着欢呼的人群,陈敬云也是因为人群中的欢呼而让自己陷入了心情澎湃的地步,以至于让他的演讲更富有激情,再配合上他的手势,把一顿一杨的声音透过全场,成功的控制了全场的气氛。

“只要我们国社党员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带领人民迈着坚决的步伐前进,不管是谁都无法阻挡我们华夏民族复兴的步伐!”

“谁都不行!”陈敬云再一次重复着这句话:“任何人都不行!”

看着场中身边人都在欢呼着,林文英看着台上正在激情高昂演讲的陈敬云心中感觉很复杂,他也是听过孙先生筹款演讲的,但是孙先生的筹款演讲更多的是用真诚打动人心,述说国家民族的苦难。可是眼前的这个陈敬云,却是用着煽动人心的语句编织了一个梦,一个任何爱国青年都无法忽视的梦,也让诸多中国年轻学子们夜不能寐的梦:华夏复兴。

加上民族主义优越论和生存权这些东西,让年轻人们的心情根本就平复不下来,而国社党所提出的具体党章中还主张耕者有其田,确定工商立国,并且这和国民党以及国内其他党派口中干说不练不同,国社党却是真的给干了,福州和杭州以及上海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极大的带动了这三个方向的工商发展,更别说其他一系列扶持工商的政策更是把闽浙两省内的工商阶层全部给拉拢了。而且前段时间闹的乱哄哄的《公租土地法令》开始在延平等几个少数几个府县试行,虽然和当初推行税制改革一样以及大烟专营一样导致不少人死伤,但是国民军却是赢得了众多少地或无地的底层农民的用户。

根据国社党讨论多次后,比较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土地改革制度后,提出了这个‘公租土地’这个词汇。

土地改革这个事是人类历史的大问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彻底解决过这个问题,现代社会中之所以土地问题不严重,那是因为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同时工商业代替了农业成为国家和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比如说家庭承包制后的中国,其实是也没有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虽然说因为所有权是国有从而限制了土地交易,但是还有个词汇呢,那就经营权,这经营权也是可以出让的哦,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贫瘠农村当中,很多外出打工多的家庭已经是放弃了耕种原分配给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的土地那里去了呢,被其他农民接手种去了,而当时还有农业税,所以种着别人土地的那些农民依旧要付出地租,这个过程或许有些名词上的偏差,但是这个模式完全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

其实中国的老祖宗几百上千年前就玩过出让经营权这一手了,不过依旧没能解决土地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的土地制度和几百年前没根本姓的区别。之所以没问题出现,那是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吃饭问题不在紧张。另外工商的极大发展,使得从事工商业方面的收入足够让养活他们,乃至比在家里种田收入更高。

所以要解决土地问题很简单,一个是发展科技提高农作物产量,只要中国整体上获取的粮食能够养活全体中国人,那么中国就没有土地问题。第二个就是发展工商,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无地农民能够从事其他的工作并能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至于那些什么土地制度不是问题,私有制、公有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都影响不大,英国、美国这种私有制的国家活的好好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中国也没人饿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