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1 / 2)
第386章
母厂本身都在亏损,还要月月补贴下面的大集体。
这是典型的恶性循环。
导致一大批的工厂在未来的几年里,先后停产,陷入半瘫痪状态。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工厂都有能力开设大集体,养活厂里的知青子弟。
绝大多数知青成为社会闲散人员,治安事件一年比一年高。
最终,引来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严打。
陈海峰建议按照知青学历以及下乡时期的表现,将他们分为几个批次,定向安排工作。
读过高中,表现良好的知青,优安排到一些核心生产岗位工作。
性格老实,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知青,属于可以培养的优秀人才。
通过工作,一步步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
没准哪一天,这些人也能够成为技术战线上的骨干。
第二批次的知青,学历为初中,安排到流水线工作。
逐步解决困扰当地的知青问题。
科学家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家庭和生活问题,滨城想要快速地发展,也必须解决后顾之忧。
上百万的待业知青,就是当地最大的后顾之忧。
“既然说到就业话题,咱们不妨深入地谈一谈,关于富余劳动力的解决问题。”
张建设话锋一转。
城里的待业知青问题,能够通过招工的方式进行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