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凡是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关系,你是技术人才,不是农业人才。”
高主任摆摆手,示意陈海峰可以走了。
“高主任,能不能让我说两句?”
陈海峰不争不抢,等着高主任将话说完。
高主任点燃一支烟,不紧不慢道:“说吧。”
“高主任,你相不相信日用品厂规模会越做越大,出口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闻听此言,高主任微微点了下头。
“有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有你这位技术人才坐镇指挥,我相信日用品厂一定会越来越好,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县里的创汇标杆工厂。”
发生在广交会上的事,高主任有所耳闻。
陈海峰谈笑风生地和外商沟通谈判,又通过宣传滨城,认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
这些都是人脉,都是资源。
只要上级领导对青山日用品厂的关怀不断,对陈海峰的支持一如既往。
小小的大队集体企业,一定能够做强做大。
要是没有这点眼光,高主任也当不上公社第一主任。
“高主任既然相信青山日用品厂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当厂里账面增加大量资金,其他人大队的队员,又会怎么看呢?”
陈海峰平静的说道:“会不会出现下面各大队队员,哭着喊着进厂当工人的情况?”
“这......”
高主任愣住了。
“不论是进厂当工人,还是在生产队干活,都是为国家做建设,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