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欧洲的专家小组(1 / 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个世界依旧是以西方为中心,《自然》杂志就算再怎样保证自己的学术公平,也没有办法顶住全欧洲十多所高校和物理实验室对自己提出反对意见。

《自然》杂志顶不住压力了,因此采取了相对中立的态度,盘古科技需要提供更加确切的证据证明c14微核电池,不然《自然》会以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这条理由,暂时撤销盘古科技的论文。

这是《自然》总部作出的决定,不是《自然物理》编辑部作出的决定。

徐利民将《自然》的邮件转发给萧铭,“欧洲学术界这是着急了。”

萧铭直接无视《自然》的要求,说道:“你回复,不能重复实验室他们的技术问题,不是我们的技术问题。”

萧铭再次叮嘱道:“发表论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段时间外面的舆论问题交给钱怡去对付。我们全部的精力是完成碳化硅的折叠技术,完成c14微核电池最后的拼图。”

徐利民按照萧铭的要求对《自然》进行回复,语言也变得委婉。

盘古科技:是否能够进行重复实验这无关论文是否正确,这和各大实验室实验技术有关,所以《自然》不应该用是否能够重复实验去判定一篇论文的真实有效性。

这样的回复原本很正常的,但是流传到欧洲学术界就完全变味了,变成了对西方学术界的羞辱。

无法重复实验室因为欧洲的物理实验室不行?还是因为欧洲的实验技术人员不行?

“这是东方学术界对欧洲学术界最大的侮辱!”牛津大学物理专业的师生知道这件事后义愤填膺。

“居然说我们无法重复实验是技术问题,我可认为这是他们的借口”

“开什么玩笑!他们夏国物理实验室比我们先进?实验人员很厉害?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那么多夏国留学生到咱们学校学物理?”帝国理工的一名学生说道。

“对吧,张,你说是欧洲的物理学术界氛围好实验室先进,还是夏国的物理学术界氛围好实验室更先进?”

张明是来自夏国的留学生,想都没有想就说道:“当然是欧洲的先进,夏国的研究室那叫研究室?”

包括帝国理工、牛津大学在内的高校都将盘古科技的回复视为挑衅。

盘古科技的回复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微核电池是否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西方物理学术界面子和地位的问题。

欧洲的学术界本来就非常团结,这一次英国、法兰西、德国、荷兰等国总共十多家高校物理实验室开展了紧急磋商。

他们这一次没有再理会《自然》杂志而是直接对夏国的学术界发声,十三所高校将派遣访问团前往夏国盘古科技考察学习微核电池,希望夏国方面能够进行协调,满足众多高校的愿望。

十三所全球重点高校的物理学术界人士将齐聚访问夏国,这在过去是相当不敢相信的事。

过去夏国有很多高校甚至官方的研究所都邀请过这些学校的学者夏国访问,但是欧洲人总以太忙等借口不来,实质上的原因还是嫌弃夏国的学术地位太低。

也有教授愿意过来交流经验,讲个课什么的,但是他们看中的不是交流本身,而是这些高校开出的课时费价码。

高校的联合申请书通过欧洲物理学会转达给夏国物理学会,这是对等的两个半官方性学术机构的直接交流。

于此同时,全球的媒体可等不及什么访问申请,直接将镜头对准了盘古科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