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宋青云的汝窑(1 / 2)
宋青云打柜子,先从里面拿出了一件瓶子,放在陈阳面前,示意陈阳看看。
陈阳从桌面拿过瓶子看了起来,这是一汝釉纸槌瓶,瓶盘口,长颈,方折肩,筒形直腹至底渐敛,卧足。通体罩施仿汝釉,釉质莹润,釉色幽隽,厚若凝脂,淡恬似玉,散见开片,足呈黑色,但此系在足胎之上罩施黑釉所致,形制端庄古朴。底面稍向内凹陷,带有三颗芝麻大小的支钉痕。
明仿汝窑天青釉纸槌瓶
纸槌瓶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类制式,它形制尤如造纸打浆时所用的槌具故而得名,纸槌瓶亦称直颈瓶,纸槌瓶的用途,除了单纯的摆设外,应该是宋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瓶。只是对于宋人来说,这样一件器物在欣赏之余,或许还能寻求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这是专属于宋代的理性之美,是一种深受宋代统治者青睐的器物之一。
宋代汝窑瓷器多为小件器物,能有一件这样的纸槌瓶,那可真是发财了。
陈阳一边看着纸槌瓶,开始脸上喜笑颜开的,越看眉头皱的越紧。汝窑瓷器釉色天青色,而自己手里这件釉色灰青闪蓝;釉色比汝窑更透亮,釉面具有明代瓷器特有的橘皮纹,陈阳将瓶子对光斜视,釉面泛起橘皮纹清晰可见。器身开片比宋代汝窑瓷器密而规整,布满细碎的纹片。
不对,这是一件老仿,如果自己没看错,这应该是一件明宣德年的官仿!
“这不对呀,”陈阳抬头看了一眼宋青云,“师叔,你在这考我呢!如果我没看错,这根本就不是汝窑,从特点上看,这纸槌瓶应该是一件宣德年的官仿!”
在明代,仿烧宋代名窑瓷器始于永乐时期,仿汝釉瓷器是从宣德时期的开始的。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匀净,开细小纹片,釉面橘皮纹明显,外底多署当朝年款。虽然这支纸槌瓶底部没有署款,但是从特点上不难看出,这就是宣德的官仿!
明代仿汝窑开片
明代仿汝釉瓷器纹片比宋代汝窑瓷器密而规整,布满细碎的纹片。
“好眼力!”宋青云笑了一下,“来给你看件更好的!”说着话,宋青云转身从柜子里将一件汝窑盘放在了桌面上。
汝窑盘,坦腹小撇口,口沿有包金时打磨痕迹,圈足微微外撇,造型线条舒展,制作工艺精细。釉水腴润柔腻,色泽青中泛蓝。整体格调如汝似官,透露着简洁凝练、端庄静雅、清正高贵的气韵。足底“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款秀雅工整。虽为盘形,但应不是一般日用品。
清代雍正仿汝窑青釉盘
最关键的,这又是一件官方!
底款
汝窑仿造,在明宣德和清雍正、乾隆时期最多,明代还好一些,根据记载,只有宣德朝仿制了不少汝窑,其他朝代几乎都没有仿制;但雍正就不同了,雍正一朝瓷艺臻至顶峰,其中又尤以仿古单色釉最能体现其审美意趣,雍正皇帝临位虽仅有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方面成就显赫,从《清档》之记载可知雍正时仿古瓷或出于圆明园下旨仿造或收起搁置养心殿,以便朝野之外陶冶心灵。
《竹园陶说》载:雍窑珍品多仿古,当时由宫中发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厂仿制,制作有本,好其出器甚精。由此不难看出,宫廷命唐英烧制仿古瓷,通常是由宫廷御用画师从内廷搜集历代名瓷,画样后由皇帝审阅,并根据皇帝的要求修改后,用木旋成样子,再送交唐英仿烧。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载由皇宫内廷发旨定烧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铜骨无纹汝釉」等。
雍正、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清雍正时期仿烧汝窑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酱色胎、天青釉,但是也有一种鱼子纹的细开片、灰白胎,釉面也有蟹爪纹,釉色净光透亮,釉面多棕眼。最关键的,雍正时期的汝釉瓷器则没有开片,缺乏宋代所独有的沉稳神韵,这是最好鉴别的一点。
雍正仿汝窑,没有开片
“嘶!”陈阳皱着眉头,倒吸了一口凉气,抬头看了一眼宋青云,“师叔,你不会告诉我,你手里这三件汝窑都是官仿吧!”
宋青云微微轻哼了一声,说了一句,“你瞧不起谁呢?”
话音落下,宋青云将最后一件汝窑摆在了陈阳,这也是一件纸槌瓶。
这件纸槌瓶浅盘口,长颈,溜肩,筒腹,暗圈足。通体满施青釉,釉色莹润朴雅,釉质润泽、厚而不重,可谓莹莹若凝脂,只怕化心间。其色如雨过初霁般清新、爽朗。釉面光洁清透,玻璃质感强,局部带有土沁痕迹,土沁在氧化层内层,这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与土壤接触才能形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