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长安攻坚战 六(1 / 1)
没有历经过生死,便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残酷;没有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便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战斗!
真正的历练,唯有在生死的边缘和血与火之中,才能磨炼出不屈的意志。
马超所部的西凉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不断地有人从高空中落下,重伤甚至死亡,可是在云梯之上,依旧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西凉军的身影,没有人退却,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加大力量,给我撞开城门,冲进去杀个痛快!”庞德的双眼泛着血红之色,仰头怒吼着。他是乾位战阵的主将,是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指挥的劲卒们,能尽快用冲城锤撞开长安的城门,从而减少战损。若非如此,恐怕血气方刚的他,早就咬起战刀,亲自爬上云梯了。
庞德的任务是城门,黄忠和太史慈却不是。看到将士们损失惨重,这两员大将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翻身下马,亲自带着一队劲卒,向着云梯上爬去。
太史慈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刚硬,每战必先是他的风格,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畏惧;黄忠的岁数虽然大了一些,可他却从来不服老,火气不输于年轻人,亦是相当的暴烈。这两员大将与庞德感同身受,无法再坐视将士们如此耗损下去,竟是把自己当成了攻城拔寨的小卒子来使用了。可是他们的行动,让将士们感到,自己的主将是和自己等人同生共死的,彻底激起了将士们心中昂扬的战意,在攀爬的过程中,气势更加的高涨了,仿佛他们不是爬行在一条坎坷难行的死亡之路上,而是在向着胜利的彼岸冲锋一般。
见到黄忠和太史慈爬上了云梯,中军大阵中的马超动容喝道:“诸将士!汉升将军和子义将军不畏生死,身先士卒,我等岂有坐视之理?各部人马听令,步军在前,工兵居中,骑兵在后,全军冲击!”
马超很少有热血沸腾到失去理智的时候,他一直以来便已少年老成而闻名,但是在这一刻,他却是无法再保持冷静了,竟是直接下达了全军出击的命令。
前面的血与火,早已撩拨的观阵的各路将士们热血沸腾了,得到马超的军令之后,各部人马按照马超的部署,潮水一般向着长安城奔涌了过去,一个个攒动的人头,仿似大海中一朵朵翻滚的浪花,一朵朵浪花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片巨浪滔天的汪洋大海,势要将长安城冲毁、淹没。
云梯上,黄忠手握着短刀,背上背着八宝麒麟弓,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攀爬着;与黄忠所对应的一侧,太史慈则是拿着一支短戟,背悬长弓,与黄忠的速度不相上下。
城头上,感受到了西凉军带来的压迫力,董卓在这个时候可不敢再指望那些小势力的虾兵蟹将了,连忙下令将他们撤了下来,同时将几个大势力的私兵给顶到了城头的第一线,为了以防万一,董卓还派出了一支万人左右的步兵队伍,混杂在几个大势力的私兵们中间,以正规军来带动他们。
被撤下来的小势力私兵们,从最初的一万多人,已经锐减到了不足四千人了,而且这生还的四千人中,至少还有一半是身上带伤的。看到自家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势力,就这样被毁于一旦,那些小势力们头领们各个哭丧着脸,苦逼的望向了董卓。
注意到了他们的目光,董卓的一双倒三角眼中展现出虚伪的笑意,开口安慰道:“诸位精忠报国,咱家是都看在眼里的。等战事结束,咱家一定会在陛下的面前,为各位请功的。诸位便先暂时下城进行修整吧,咱家已经命人备好了酒肉,准备先犒劳一下诸位了。”
各个小势力的头领,本来是想要一些好处的,毕竟他们手下的人死了那么多,光是安家费就够他们头疼的了,可是现在听到董卓如此轻描淡写的说辞,他们便知道自己的希望落空了,董卓是绝不会拨付给他们一文钱的,顶多也只是借着刘协的名义,给他们一些虚名的奖励罢了。
眼下战事还未结束,这些小势力的头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向着董卓躬身行礼,然后在一小队董卓的亲卫队保护下,离开了城头,转身向城中走去。殊不知,他们即将要去的地方,根本没有准备任何的酒肉,有的,只有冷酷无情的屠刀!既然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董卓还可能让他们继续活在世间吗?将这些小势力的首领都暗中斩杀了,董卓不但可以剩下一大笔的安家费,还能将这些小势力的钱粮、私兵收为己用,真正转化成自己势力的一部分,如此,岂不是比假人之手的调令更加直接么?
当然了,董卓可不会因小失大。就算他不打算让这些小势力的首领们继续活着了,也会在暗中秘密的处决,绝不会当着别人的面干这件事情的。相反,在人前,董卓还装出了一副极为欣慰的样子,以掩人耳目。毕竟,和这些小势力不同,刚刚被推上第一线的几个大势力们,可都是名动一时的大士族,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董卓还是要多加利用他们的,决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激起这些大势力的反叛之心,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去和马超结成同盟。
相比已经溃败的小势力,这些大家族、大势力所蓄养的私兵,自然要精锐一些,这是由势力大小所决定的,势力越大的家族,越容易积累财富,在重金的堆砌之下,手下私兵的战斗力自然也就要更高一些。
但是这个精锐的程度,也仅仅是相比溃败的小势力私兵而言。比起马超的西凉军,这些大势力的私兵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技巧,无论是信念意志还是彼此间的配合,都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