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究竟谁缺德1(2 / 2)
不过也并非像林夕那般怒焰滔天,而是带着难以名状的哀伤。
初辞的声音很好听,有着女低音的磁性和女中音的悠扬,这样娓娓道来跟林夕诉说自己的经历和心愿的委托者,还是头一个。
两个人倒真的有点像那句话:我有故事,你有酒。
初辞,二十四岁,大专毕业生。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一百零三斤,是那种看起来性格很开朗、在漂亮人里算一般、在一般人里绝对算漂亮的女生。
她的家境很一般,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在初辞十多岁时下岗,索性用买断的钱供了一户三室一厅的房子,一半用来居住,一半开了小型超市。
这种小型超市一般只针对本住宅小区,客源稳定,属于那种绝对发不了财但是也不会饿死的稳定生意。
靠着一家三口的好人缘,收入还算可以。
初辞是那种不是很聪明却很看得清形势的人。
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那个时候家里正是母亲生病、父亲下岗,四面楚歌的时候,她坚持不复读不去那些二本、三本学费大把的学校,而是选择了本市的一家走读专科学校。
这所大专院校学费低廉,三年毕业拿到毕业证书就算完事,也没必要再去考研增加家里的负担,平时还能帮忙照看超市生意或者照顾一下妈妈。
或许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是因为父母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熏陶,初辞一直都是那种懂事而坚忍、等闲不会自怨自艾的元气少女。
所以这个家庭就算不富裕却始终平安喜乐。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地,一家三口总能很快调适好心态然后乐观面对。
夫妻和睦,孩子体贴懂事,因此初辞虽然算不得有多耀眼,但是却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好孩子。
初辞刚刚毕业,还没开始去找工作,一个经常来店里的顾客就主动帮忙介绍了一份工作,去一家新开办不久的网络杂志社做见习记者。
如今正是信息高速的快餐时代,各种多元化的传媒遍地开花,规模可大可小,人员良莠不齐,就业门槛自然也是很弹性。
这种网络杂志拥有着传统纸媒体杂志的一切功能,还额外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了阅读体验,因为更方便更容易,所以很快就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
初辞的工作说的好听是见习记者,说的难听就是给正儿八经的老记者跑腿打杂的。
底薪一千,满勤二百,五十块钱的电话费补助,一百块钱的交通费。
在江滨市这种不高不低的二线城市里,一个刚出校门的大专生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也算凑合了。
介绍人还神秘兮兮的说,一旦过了试用期转正之后薪水就哗哗的涨,她家亲戚就在这家杂志社,听说加上外快每个月最少也拿到一万左右。
介绍人是一位中年妇女,虽然有点八卦,但是人品还不错,很是热心肠,初辞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决定去试试。
跟印象中或者电视里演的完全不同,这家杂志社连个像样的门面都没有,只在一间写字楼里租了一百平左右的地方算作办公室。
如果不是那位介绍她来的阿姨跟初辞很熟悉的话,她几乎以为自己被骗了。
因为是熟人介绍,所以连最基本的面试考核都没有,只是有一个三十多岁发际线年龄已经五十的大肚腩接待了她,说出上述试用期条件之后又对她挤挤眼,说道:“试用期两个月,不过很多人只在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就结束了实习期,相信我,这真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开始的时候初辞被分配给一位专跑娱乐版块的油腻大叔。
跟了几天初辞就明白当初那个大肚腩的话外之音。
介绍自己来的阿姨说的薪水还算比较保守,油腻大叔有时候可以月入十几万。